日期:2024-12-07 作者: 锂电车载式UPS
随着储能装机规模的一直增长,储能电芯正朝着大容量、低成本和长寿命方向发展。记者发现,近期不少储能电芯厂商正加速推进大容量电芯布局,不再满足于300Ah+容量,而是相继发布500Ah+电芯产品或相关规划。业内人士认为,下一代更大容量电芯的研发、量产和应用成为储能电池企业比拼的重点,平衡好技术升级带来的安全风险是当前储能电芯技术迭代的首要任务。
自2023年起,300Ah以上的大容量储能电芯进入市场,并逐渐替代280Ah。根据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调研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116GWh,其中314Ah电芯在电力储能出货中占比22%,出货量达到23GWh。如今,不少企业已开始布局500Ah+甚至更大容量电芯产品。
9月,中车株洲所联合国轩高科、欣旺达动力、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兰钧新能源共同发布688Ah超大储电芯,体积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达到435Wh/L+,将于2025年交付;6月,欣旺达发布“欣岳”625Ah大储电芯,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达430Wh/L,能让20尺集装箱能量达6.5MWh,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1.5万次循环寿命、3—5年灵活“零衰减”,将于2025年交付;6月,楚能新能源发布625Ah储能专用电芯,电芯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超过430Wh/L。
截至目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储能、天合储能、蜂巢能源、瑞浦兰钧、海辰储能、南都电源、楚能新能源、兰钧新能源等多家企业已发布500Ah以上的大容量电芯计划。
储能电芯容量越做越大与市场需求、产品价格、企业降本需求息息相关。一方面,随着海内外慢慢的变多储能项目开始走向 4小时及以上的长时储能,迫切地需要大容量、长寿命的储能电芯与其匹配。另一方面,当前储能电芯价格仍在持续下滑,触及甚至低于不少企业成本线,企业进一步降本势在必行。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初,磷酸铁锂储能电芯均价约为0.9元/Wh—1.0元/Wh,目前已下滑至0.3元/Wh—0.4元/Wh。
“储能产品要通过技术创新、结构精简等方式降本。通过大容量电芯减少结构件数量,能够更好的降低成本。”鑫椤锂电高级研究员龙志强说。
业内人士认为,得益于能量密度的提升,大电芯在电芯、系统集成、产线投资方面都大幅降低投资成本,电芯大容量化已成确定趋势。
不过,大容量电芯在散热和保持内部温度一致性方面存在挑战,电芯容量越大,热失控和火灾等安全风险也越高。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表示,磷酸铁锂正极分解的温度约为500摄氏度,而320Ah的大容量电池内部温度可达700—900摄氏度。此外随着电池单元充电状态的增加,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生的氢气比例升高,燃爆指数是三元电池的两倍。
鹏辉能源储能与动力电池研究院助理院长闫龙龙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从技术角度而言,电芯容量不同阶段的调整需要解决不同的技术问题。“电芯如果从280Ah到314Ah,尺寸不变,则更侧重能量密度的提升,以及循环寿命的保证。但如果从280Ah到560Ah,尺寸增加后技术难度就会侧重于大容量带来的安全风险。”
同时,目前314Ah电芯市场需求不断攀升,500Ah+更大容量电芯市场渗透率仍较低,其实际应用情况有待验证。
新型储能规模不断快速增长,市场对产品性能要求也日益提升。受访人士认为,500Ah+大电芯的研发生产考验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在产品容量升级的同时,要把握好节奏,以实现质量、安全性、经济性等多方面平衡。
11月6日,工信部发布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到,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在目前整个行业产销逐渐平衡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客户开始关注储能产品全生命周期性能以及储能度电成本等指标。”亿纬锂能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未来市场对储能电池一致性要求的提升,可带动电芯制造工艺创新迭代。通过叠片技术等创新手段,提高电芯在相同体积下的能量密度,以满足更大容量的需求。在保证电芯容量的同时,通过优化电芯尺寸和形状,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而针对大容量电芯带来的安全风险,加强电芯的热管理和安全保护机制,确保电芯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运行。
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认为,就产品自身而言,现在储能电池的单体容量越来越大,以314Ah电芯为代表的产品在今年会加速渗透,企业要将大容量、长循环等满足下游需求的性能作为下一代的产品开发的重点。行业内一直关注的储能产品安全性问题,未来也会通过技术提升得到解决。
随着储能装机规模的不断增长,储能电芯正朝着大容量、低成本和长寿命方向发展。记者注意到,近期不少储能电芯厂商正加速推进大容量电芯布局,不再满足于300Ah+容量,而是相继发布500Ah+电芯产品或相关规划。业内人士认为,下一代更大容量电芯的研发、量产和应用成为储能电池企业比拼的重点,平衡好技术升级带来的安全风险是当前储能电芯技术迭代的首要任务。
自2023年起,300Ah以上的大容量储能电芯进入市场,并逐渐替代280Ah。根据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调研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116GWh,其中314Ah电芯在电力储能出货中占比22%,出货量达到23GWh。如今,不少企业已开始布局500Ah+甚至更大容量电芯产品。
9月,中车株洲所联合国轩高科、欣旺达动力、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兰钧新能源共同发布688Ah超大储电芯,体积能量密度达到435Wh/L+,将于2025年交付;6月,欣旺达发布“欣岳”625Ah大储电芯,能量密度达430Wh/L,能让20尺集装箱能量达6.5MWh,能够实现1.5万次循环寿命、3—5年灵活“零衰减”,将于2025年交付;6月,楚能新能源发布625Ah储能专用电芯,电芯能量密度超过430Wh/L。
截至目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储能、天合储能、蜂巢能源、瑞浦兰钧、海辰储能、南都电源、楚能新能源、兰钧新能源等多家企业已发布500Ah以上的大容量电芯计划。
储能电芯容量越做越大与市场需求、产品价格、企业降本需求息息相关。一方面,随着海内外越来越多储能项目开始走向 4小时及以上的长时储能,迫切需要大容量、长寿命的储能电芯与其匹配。另一方面,当前储能电芯价格仍在持续下滑,触及甚至低于不少企业成本线,企业进一步降本势在必行。数据显示,2023年初,磷酸铁锂储能电芯均价约为0.9元/Wh—1.0元/Wh,目前已下滑至0.3元/Wh—0.4元/Wh。
“储能产品要通过技术创新、结构精简等方式降本。通过大容量电芯减少结构件数量,可以减少相关成本。”鑫椤锂电高级研究员龙志强说。
业内人士认为,得益于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的提升,大电芯在电芯、系统集成、产线投资方面都大幅度降低投资所需成本,电芯大容量化已成确定趋势。
不过,大容量电芯在散热和保持内部温度一致性方面存在挑战,电芯容量越大,热失控和火灾等安全风险也越高。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表示,磷酸铁锂正极分解的温度约为500摄氏度,而320Ah的大容量电池里面温度可达700—900摄氏度。此外随着电池单元充电状态的增加,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生的氢气比例升高,燃爆指数是三元电池的两倍。
鹏辉能源储能与动力电池研究院助理院长闫龙龙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从技术角度而言,电芯容量不同阶段的调整要解决不同的技术问题。“电芯如果从280Ah到314Ah,尺寸不变,则更侧重能量密度的提升,以及循环寿命的保证。但如果从280Ah到560Ah,尺寸增加后技术难度就会侧重于大容量带来的安全风险。”
同时,目前314Ah电芯市场需求不断攀升,500Ah+更大容量电芯市场渗透率仍较低,其实际应用情况有待验证。
新型储能规模不断迅速增加,市场对产品性能要求也日益提升。受访的人表示,500Ah+大电芯的研发生产考验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在产品容量升级的同时,要把握好节奏,以实现质量、安全性、经济性等多方面平衡。
11月6日,工信部发布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到,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在目前整个行业产销逐渐平衡的背景下,慢慢的变多客户开始关注储能产品全生命周期性能以及储能度电成本等指标。”亿纬锂能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未来市场对储能电池一致性要求的提升,可带动电芯制造工艺创新迭代。通过叠片技术等创新手段,提高电芯在一样体积下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以满足更大容量的需求。在保证电芯容量的同时,通过优化电芯尺寸和形状,以适应不一样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而针对大容量电芯带来的安全风险,加强电芯的热管理和安全保护机制,确保电芯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运行。
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认为,就产品自身而言,现在储能电池的单体容量慢慢的变大,以314Ah电芯为代表的产品在今年会加速渗透,企业要将大容量、长循环等满足下游需求的性能作为下一代的产品开发的重点。行业内一直关注的储能产品安全性问题,未来也会通过技术提升得到解决。
关于我们
解决方案
联系我们